當前位置:首頁圣陶資訊

圣陶資訊

圣陶教育 | 王錚:辦具有獨特核心價值和教育意義的高中教育



11.jpg


編者按:今天為大家分享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錚2019年11月15日在民進中央主辦、北大附中承辦的“基礎教育改革座談會”上的發(fā)言,內容根據(jù)現(xiàn)場錄音整理,未經本人審閱。
 
今天的發(fā)言,我主要以北大附中的實踐和探索為例,同大家交流高中教育發(fā)展中的一些問題。


高中教育的定位問題


高中教育是義務教育和整個高等教育中間的一個銜接過程,當然還包括高中畢業(yè)之后直接走向社會進行職業(yè)發(fā)展的一個過渡過程。目前,基礎教育的特點是統(tǒng)一性非常強,千校一面。這種統(tǒng)一性是橫向的,不同學校之間大家都是差不多,都是一個模式,都是一樣的辦學方法。我認為這種統(tǒng)一性也是縱向的,一個學校只是處于不同的學段,小學、初中、高中,整個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一貫的,或者說沒有太多模式上的變化,只是隨著年齡自然增長的一種變化。比如說小學從6歲開始,到我們高中畢業(yè)18歲,這中間有12年的時間,這12年上學的模式都是有一個行政班,都是45分鐘一節(jié)課,同學們都按照班級所有的課程都在一起上,都是需要考試、要寫作業(yè),都有一個班主任事無巨細地在管理。這種模式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(yè)基本上沒有變化。學生在這12年中是身心快速成長、社會性快速發(fā)展時期,是非常重要的時期,但是我們的教育模式沒有跟著他的成長而成長、發(fā)展。我認為本來它是應該逐漸發(fā)展變化、銜接的。但這種模式相當于我們把小學辦了12年,高中實際上跟小學的模式差不多,當學生要進入高等學校,或是要走向社會時,還處于一個被禁錮起來的學校模式。從這個角度上來看,我們的高中就應該不同于小學,也不同于初中,要有自己的定位。高中的價值和定位應該怎么定?我認為應該對標學生18歲要成年,他的自主性、獨立性、社會擔當、實踐能力都應該有一個新的發(fā)展。


北大附中的實踐


在原來的模式里能不能發(fā)展呢?實際上很困難,班級授課制、以班級為單位的教育有它非常好的地方,但是一味這么做,它也是不能滿足發(fā)展需求的,高中顯然應該和小學是不一樣的。北大附中目前所做的是在明確了培養(yǎng)目標之后,形成了選課、走班制,學生有他充分的選擇性、自主性、個性化。北大附中基本上做的是行政班和教學班的一種分離,我覺得這還不夠,行政班可以更加的擴大,我們把高一高二結合起來,劃成了8個書院,把學生活動、生活、交往的范圍從行政班擴大到了書院,書院里面除了同年級的同伴之外還有學長制,形成一個自我教育、互動成長的過程。同時,我們把教師和課程組成了學院,不同的學院提供不同類型、不同方式、不同的發(fā)展方向的課程,供學生去選擇。


由此,同一個書院的學生,可以選擇不同學院的課程和老師,形成自己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和組合。同時,我們還有更多的藝術、體育、技術的這樣活動中心來給學生做選擇。學校的模式更加自主和開放。一個學生不局限在班級,也不局限在年級了,是跨班級、跨年級一個學校人的概念。學校整個資源和發(fā)展方向都可以進行自主的組合和發(fā)展。所以,一進入北大附中的學生就要形成自己的目標,同時管理自己的目標,用各種活動和資源來支持自己目標的發(fā)展。

我們的學習方式也更加擴展,現(xiàn)在完全的選課走班同時是一種完全的線上線下混合教育。線上不是簡單地把實實在在的課堂轉移到線上,而是形成了翻轉課堂和自主學習的混合模式,與實體的討論、交流是結合在一起的。


同時,我們也進行跨學科、項目制學習,不同學科、不同方向的學生組織項目制的學習,同時有高年級、低年級,有學長制。在書院里面除了自主發(fā)展之外,還有公民教育,怎么進行少數(shù)服從多數(shù),怎么照顧到不同利益的各種民主和公民教育的范疇。


如何做好義務教育、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和過渡?


這樣一種高中教育的模式真正形成之后,隨之而來的壓力會非常大。高中教育是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和過渡。義務教育階段我們強調的是公平、是普及,高中教育階段就是選拔的和分流的一個階段,從中考開始分流進來,到高考分流出去,高中夾在這中間,所以壓力非常非常大。


高中教育成了圍繞考試的一種競爭,實際上就是強化的唯分數(shù)論的一種教育,沒有給我剛才所說的那種模式的發(fā)展提供任何空間。中考畢業(yè)時的分流,以前是按重點中學、非重點中學、職業(yè)學校、技校等等,還有層次不同的水平來分流,就有很大的社會壓力,而且大家的選擇不可能按照你給他限定好標簽的選擇,而是在過程當中自然發(fā)展出來的選擇。因此,分流的模式不應按照學校類型分流,要建設綜合學校、多元化的學校,可以給學生充分的選擇。簡單一點說,是“寬進”“分出”。不是說所有學生都混著,朝著一個目標去出,而是能分別出來,這對學校的要求會非常高。學校有沒有能力讓學生在里面進行多樣化發(fā)展,其中包括職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未必每個人非得考大學,但是他中學教育的價值和他所要達到的基本素質,可以支撐他以后不管是走向社會,還是升學;不管是有天賦的學生,還是相對比較平常的學生都能得到很好地發(fā)展,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。

我認為,如果要實現(xiàn)這個目標,不是一個學校就能做到的,需要有整體設計,有社會和高校資源的介入。像美國很多高中都是這種綜合高中,里面的學生也參加很多實踐和進行職業(yè)培養(yǎng)的內容。有高校的資源進來,天賦較好的學生也能選擇一些特殊課程。在高中階段里,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當中形成了一個自然而然的分流,而不是說外界只用一個尺子生硬地給他評價,或讓大家集中的競爭。這種競爭現(xiàn)在已經到了一種相對惡性的競爭了。就像拍賣一樣,不知道對手是誰的惡性競爭,它的價格已經嚴重偏離了它的價值。犧牲的是學生身心健康的發(fā)展、興趣的發(fā)展。

我們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,教育是在民生里面的,是“國之大計,黨之大計”,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,需要有國家意志引領,需要跟國家的發(fā)展和策略聯(lián)系起來。高校必須肩負這個責任來參與基礎教育發(fā)展,引領基礎教育到底怎么發(fā)展?你到底要選什么樣的學生,應該是要非常清楚的。然后你才能說,我要怎么培養(yǎng)這樣的學生,和我到底培養(yǎng)出來沒有。如果說不出來,那就選不出來,最后也培養(yǎng)不出來,只是迎合了一個單一的分數(shù),基礎教育也就變成了一種混亂的競爭。

如果我們的高中都能夠按照這種多元的發(fā)展理念來辦,讓學生有一個過程當中的選擇,總會形成一個合理的生態(tài)。但是這個生態(tài)不僅要靠中學,還要靠高校,還有整個社會去共同努力。只有形成這樣的生態(tài),高中教育才能夠在這個環(huán)境和土壤當中辦好,不簡簡單單是個銜接和過渡,而是具有獨特核心價值和教育意義的高中教育。


22.jpg



轉載來源:中小學校長論壇

聲明:“圣陶教育”微信公號刊載此文,以傳遞更多信息為目的。我們尊重原創(chuàng),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

微信圖片_20211116180831.gif



江蘇圣陶教育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匯賢大廈B座500室
郵箱:jsst@shengtaoedu.com
電話:4008072800
熱線:4008072800
關注我們: